據美國STAT網站10月14日(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哈佛醫(yī)學院要求將前哈佛醫(yī)學院教授、再生醫(yī)學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博士的31篇論文從醫(yī)學期刊上撤回,理由是這些論文涉嫌偽造和篡改實驗數據。

知名教授被哈佛大學要求撤稿31篇 曾是發(fā)現心臟干細胞“第一人”-肽度TIMEDOO

Anversa于1940年出生于意大利帕爾馬,并于1965年在帕爾馬大學獲得醫(yī)學學位。自2007年起在哈佛醫(yī)學院及其屬下的布列根和婦女醫(y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擔任醫(yī)學教授和再生醫(yī)學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中,曾獲得了多項表彰,其中包括美國心臟協會(AHA)頒發(fā)的研究成果獎,在2004年也被評為“杰出科學家”。

知名教授被哈佛大學要求撤稿31篇 曾是發(fā)現心臟干細胞“第一人”-肽度TIMEDOO

(圖為:Piero Anversa)

但讓Anversa名噪一時的是,他發(fā)現了心臟中含有可再生心肌的干細胞,稱之為c-kit細胞,從而開啟了心臟干細胞療法這一領域。然而,當其他的研究團隊重復這一實驗時,結果失敗了。盡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員仍試圖將c-kit細胞注射到受損的心臟中,療效也是參差不齊。

哈佛大學表示,在確定了Anversa的31篇論文存在造假嫌疑后,已經通知所有相關期刊,但少數研究人員還在繼續(xù)發(fā)表與Anversa相同的研究結果。“心臟中沒有干細胞。不要再發(fā)布這些結果了?!?/span>

盡管期刊會根據高校的建議采取撤稿行動,但這種事并不經常發(fā)生。在期刊發(fā)表的總共300萬篇論文中,每年大約撤回1400篇學術論文。Anversa實驗室的撤稿總數將使他躋身世界上撤稿次數最多的科學家的前20名。

據悉,Anversa教授早在2015年關閉了哈佛的實驗室,從哈佛醫(yī)學院離職。針對學術不端的指控,Anversa向媒體堅稱自己是清白的。

但哈佛大學透露,Anversa之前已經有八篇論文被糾正,但因為利益沖突其中許多未能披露。

事實上,早在2014年,Anversa的實驗第一次在《自然》雜志上遭到同行的質疑。同年,著名心血管期刊《循環(huán)》將Anversa 在2012年所發(fā)表的一篇論文撤稿,理由是其數據受到損害。美國心臟協會也通過事后披露,糾正了Anversa許多其他論文的錯誤,目前正在評估哈佛大學的調查結果,或將再次采取適當行動。

去年,哈佛大學下屬的布列根和婦女醫(yī)院與美國政府已經就Anversa等人涉嫌學術不端、在項目申請書中通過偽造數據獲取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項目經費,達成和解,認罰1000萬美金。美國聯邦檢察官稱,獲得國家研究經費的科研人員,有誠實誠信從事研究工作的責任義務,不得篡改實驗數據。

來源:環(huán)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