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信號”:或可幫助乳腺癌患者避免過度治療-肽度TIMEDOO

近日,美國密歇根大學與堪薩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 Science Advances 雜志發(fā)表論文,提出了一種利用血液檢測來判斷乳腺癌是否可能發(fā)展為侵襲性癌的新方法。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檢測患者血液中的循環(huán)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有望區(qū)分哪些患者需要積極治療,哪些患者則可以避免過度干預。

乳腺導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是乳腺癌早期階段的一種形態(tài),癌細胞局限于乳腺導管內(nèi),并未擴散到周圍組織。全球約有230萬名女性患有乳腺癌,其中約四分之一為DCIS患者。雖然總體預后良好,但研究顯示,未經(jīng)治療的DCIS中仍有10%至53%的病例會進展為浸潤性乳腺癌。

由于目前尚無可靠方法預測哪些患者的病情會惡化,臨床上醫(yī)生往往建議所有DCIS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常見方案包括乳房腫塊切除術或乳房切除術。部分患者術后還需接受放療或抗激素治療。然而,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可能導致部分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而另一些患者的治療強度則不足,面臨復發(fā)風險。

“早期篩查雖然提高了乳腺癌的發(fā)現(xiàn)率,但也讓更多年輕女性不得不在治療方式上作出艱難決定?!泵苄髮W化學工程系教授、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Sunitha Nagrath 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尋找更精準的生物標志物,幫助醫(yī)生和患者根據(jù)個體風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p>

研究團隊利用一種名為“l(fā)abyrinth chip”的微流控芯片技術,從患者血液中分離出循環(huán)腫瘤細胞。這項技術由Nagrath團隊與密歇根大學醫(yī)學院的腫瘤學教授 Max Wicha 于2017年共同開發(fā)。芯片通過復雜的微通道結構,將血液樣本中的較大細胞(包括癌細胞和白細胞)與較小的血細胞分離,從而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癌細胞用于后續(xù)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科研人員從堪薩斯大學醫(yī)學中心34名DCIS患者的血液樣本中分離出循環(huán)癌細胞,并對這些細胞以及患者乳腺組織樣本中的癌細胞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結果發(fā)現(xiàn),乳腺組織中的癌細胞可分為四種亞型,其中兩種亞型的細胞在血液中檢出率較高。這些細胞的活躍基因與疾病進展、化療耐藥和血小板結合等生物學特征相關,可能幫助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tǒng)的清除,從而促進轉移。

研究第一作者、密歇根大學博士生 Neha Nagpal 介紹說:“我們初步確定了哪些基因特征可能與癌細胞進入血液循環(huán)有關,這將為未來的風險預測提供線索。”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參與研究的黑人患者血液中檢測到的癌細胞數(shù)量多于白人患者,并表現(xiàn)出更明顯的免疫抑制狀態(tài)。這與流行病學中觀察到的黑人乳腺癌患者死亡率較高的現(xiàn)象一致。研究團隊指出,種族并非生物學概念,這種差異更可能源于環(huán)境、社會和經(jīng)濟因素的影響。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通過將患者來源的癌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nèi),進一步追蹤哪些細胞類型具有在體內(nèi)擴散和定植的能力。初步實驗結果顯示,小鼠在移植四個月后血液中的癌細胞數(shù)量顯著增加。研究團隊正在對這些細胞進行基因測序,并計劃長期跟蹤患者的病情變化。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堪薩斯大學醫(yī)學中心病理與實驗醫(yī)學教授 Fariba Behbod 表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利用血液檢測找到能夠預測病情進展的關鍵標志物,從而為患者提供真正個體化的治療建議,減少過度治療的發(fā)生?!?/p>

參考文獻:Neha Nagpal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predictive biomarkers in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of DCIS: Evidence of early dissemination,?Science Advances?(2025).?DOI: 10.1126/sciadv.adz0187

編輯:王洪

排版: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