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53抑癌基因之后,在癌癥中最常發(fā)生突變的基因是那些編碼染色質重塑復合體SWI / SNF的兩種蛋白質的基因。 該復合物的功能是“適應”覆蓋染色體DNA的組蛋白,以便進行DNA轉錄、修復和復制或染色體分離的過程。塞維利亞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CABIMER中發(fā)現(xiàn),BRG1的失活是負責SWI / SNF復合物酶促活性的因子,導致基因的高度不穩(wěn)定,而這是絕大多數腫瘤所共有的特征。

這項研究最相關的貢獻是設法破譯了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機制。當轉錄和復制機能在同一位置發(fā)生碰撞時,會在染色體中發(fā)生作用,從而相互阻礙。SWI / SNF復合體對于細胞解決上述沖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SWI / SNF復合體的任何成員發(fā)生突變,那么DNA復制將出現(xiàn)缺陷,并發(fā)生染色體斷裂,這主要是由發(fā)生沖突的DNA-RNA雜合種的積累所促進。

該工作解決了分子和細胞生物學中高度相關的問題,為SWI / SNF復合體提供了新功能,并指出這種染色質重塑劑可能是抑癌劑的可能性,DNA-RNA雜交種可能是致瘤性的重要來源。 該研究是遺傳學家Andrés Aguilera教授的ERC高級項目的一部分,其主要作者是Juan de la Cierva研究員Aleix Bayona-Feliu博士,并發(fā)表在著名的《自然遺傳學》雜志上。

來源:Eurek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