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癥研究現(xiàn)重大突破:200余種錯誤折疊蛋白或為認知退化新元兇-肽度TIMEDOO

長期以來,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焦點一直集中在兩類“元兇”——A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這兩類異常蛋白可在大腦中形成斑塊,殺死神經(jīng)元,損害認知功能。然而,最新研究顯示,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在老年大鼠中,有超過200種蛋白質出現(xiàn)錯誤折疊,與認知能力下降密切相關。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淀粉樣蛋白假說”,也為阿爾茨海默癥和其他年齡相關認知疾病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這些錯誤折疊的蛋白雖然不像Aβ和tau那樣形成顯眼的淀粉樣斑塊,卻同樣對大腦功能產(chǎn)生影響?!毖芯控撠熑?、化學系助理教授Stephen Fried表示,“我們認為,Aβ和tau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還有更多隱藏的病理機制。”

研究團隊分析了17只生活在相同環(huán)境中的兩歲大鼠的腦部組織,其中7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下降,被視為“認知受損”;而另外10只則與年輕大鼠表現(xiàn)相當,屬于“認知健康”組。

科學家重點分析了海馬體區(qū)域中2500多種蛋白質,并首次成功識別出哪些蛋白質發(fā)生了錯誤折疊。結果顯示,認知受損大鼠中有200多種蛋白出現(xiàn)了錯誤折疊,而這些蛋白在認知健康大鼠中保持正常結構。這提示其中部分蛋白可能直接參與了認知能力的衰退過程。

過去的研究認為,只有聚集成團的Aβ和tau蛋白才具有毒性,影響神經(jīng)功能。而這項研究則提出:許多蛋白質即使不形成淀粉樣斑塊,只要結構錯誤,也可能逃過細胞內的“質控系統(tǒng)”,產(chǎn)生危害。

Fried表示:“我們的下一步是用高分辨率顯微鏡觀察這些蛋白在分子層面上的畸變結構,進一步厘清它們是如何逃避細胞監(jiān)控并發(fā)揮毒性的?!?/p>

該研究已發(fā)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或將為全球數(shù)千萬阿爾茨海默癥與認知障礙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參考文獻:Haley Tarbox et al, Proteins with Cognition-Associated Structural Changes in a Rat Model of Aging Exhibit Reduced Refolding Capacity,?Science Advances?(2025).?DOI: 10.1126/sciadv.adt3778.?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t3778

編輯:周敏

排版: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