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在蠕蟲中發(fā)現(xiàn)“類衰老狀態(tài)”,為研究衰老與癌癥潛伏提供新模型-肽度TIMEDOO

近日,德國馬普生物老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y of Aging)的研究團隊在蠕蟲中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一種類似哺乳動物細胞衰老(senescence)的狀態(tài)。這項突破性發(fā)現(xiàn)已發(fā)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期刊上,為在整體生物體水平研究細胞衰老機制提供了全新模型,有望推動衰老相關疾病和癌癥潛伏(cancer dormancy)治療方法的開發(fā)。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當蠕蟲在經(jīng)歷長期禁食后重新進食時,通常能夠?qū)崿F(xiàn)再生并表現(xiàn)出“回春”效應。但若缺乏關鍵轉(zhuǎn)錄因子TFEB(在蠕蟲中對應HLH-30),其干細胞便無法正?;謴?,轉(zhuǎn)而進入一種“類衰老狀態(tài)”。這一狀態(tài)表現(xiàn)出典型的衰老特征,包括DNA損傷、核仁膨脹、線粒體活性氧(ROS)升高以及炎性標記物的表達,類似于哺乳動物衰老細胞的表現(xiàn)。

“我們建立了一個可用于整體水平研究衰老的新模型,能夠幫助揭示衰老是如何被誘導、以及如何被逆轉(zhuǎn)的?!毖芯控撠熑?、馬普所所長Adam Antebi教授表示。

德國科學家在蠕蟲中發(fā)現(xiàn)“類衰老狀態(tài)”,為研究衰老與癌癥潛伏提供新模型-肽度TIMEDOO

研究進一步揭示,TFEB是細胞應對營養(yǎng)變化的重要調(diào)控因子。當缺乏TFEB時,蠕蟲細胞在營養(yǎng)不足的情況下仍試圖啟動生長程序,最終導致細胞進入衰老狀態(tài)。

通過對該模型進行基因篩選,團隊發(fā)現(xiàn)某些突變可繞過衰老過程,并鑒定出胰島素和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TGFβ)等生長因子是TFEB缺失后被異常激活的關鍵信號通路。這一“TFEB-TGFβ信號軸”此前也被認為在癌細胞休眠(diapause)中起關鍵作用,癌細胞為逃避化療而進入非分裂的休眠狀態(tài)。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希望利用這一蠕蟲模型,篩選出能夠逆轉(zhuǎn)衰老或打破癌癥休眠的新型治療策略,為抗衰老與抗癌研究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Tim J. Nonninger et al, A TFEB–TGFβ axis systemically regulates diapause, stem cell resilience and protects against a senescence-like state,?Nature Aging?(2025).?DOI: 10.1038/s43587-025-00911-4

編輯:王洪

排版: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