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印度仿制藥-肽度TIMEDOO

寫在前面的話:

蒲公英推送「為什么要到印度作假藥賣給中國人?」一文,在《知藥學社》微信群引發(fā)了討論,由于每個人經(jīng)驗閱歷不同、工作背景各異,產(chǎn)生了不同觀點的碰撞,知藥學社李90撰寫此文——駁《為什么要到印度作假藥賣給中國人?》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盲人摸象,各有形狀,淺思簡陋,以供笑罵。

讀了「為什么要到印度作假藥賣給中國人?」這篇文章,感慨良多。內(nèi)中觀點,本人有不同見解:

首先看該文章所說的為什么到印度買這種“假藥”:“中國人到印度購藥,首先是能夠買得到,其次是質量可靠,另外就是價格便宜。之所以買得到,是因為鼓勵仿制,上市審批快。質量可靠是因為他們同世界接軌,采用歐美一樣的標準。價格便宜是鼓勵競爭,藥廠數(shù)量多,達到上萬家?!?/p>

接下來,我們逐條分析一下:

一、能夠買得到是因為鼓勵仿制

這個話有點模糊,鼓勵什么樣子的仿制?如果是正常仿制,中國一樣鼓勵。直到現(xiàn)在中國也沒有抑制仿制藥的政策,甚至在仿制經(jīng)歷了較長時間后,還提出了高要求,要求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如果不鼓勵仿制,一致性評價的對象是誰?如果不鼓勵仿制,沒有仿制藥,全國只有幾個仿制藥批文,那么一致性評價何來如此大的政策震動?

那么作者說的仿制到底指的什么,我猜測應該指的是專利期內(nèi)強仿。這種仿制,是建立于否認部分知識產(chǎn)權的基礎上的。這種仿制,在中國是不可以做的。而印度則不然,他們同意這種仿制,并通過法律途徑進行了實現(xiàn),所以這種仿制不是鼓勵的問題,而是可不可以做的問題,是規(guī)則利用的問題,而國際規(guī)則的利用才是我們的弱點。

至于上市審批快慢,則更是另外一個情況。藥品審批自有他的獨特性,即使在歐盟美國,也不是對一個藥品的審批過于迅速。無它,只因正常程序就需要較長時間,研發(fā)摸索,漫長的臨床,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忽視客觀規(guī)律,一味強調(diào)快慢,是不負責任的。如果想要這種無謂的快,其實我們早已經(jīng)試驗過了。君不見十余年前,各種改劑型仿制漫天飛舞,快速催生了多少批文,快速催富了多少中間人,快速摧毀了多少審批者。鋃鐺入獄者有之,直歸地府者有之,短短十幾年前的事情,產(chǎn)生的教訓竟然已經(jīng)忘卻!

二、質量可靠是因為他們同世界接軌

這個問題,我沒有深入調(diào)研,不敢說具體如何。由于這些抗癌藥的仿制,是專利期強仿,我們國內(nèi)沒有相應的仿制藥,所以質量是不是有高低,就無從比較。而在數(shù)據(jù)可靠性的風暴下,最先倒下的就是印度的藥廠,甚至最后發(fā)生了拒簽皮特的外交手段。DI的手段是否完全為了質量,筆者也持保持態(tài)度,但從印度的DI水平看,是不是和世界接軌,也有待商量。

三、價格便宜是鼓勵競爭

這個就真的是有點紙上談兵了。國內(nèi)競爭不夠激烈?好多普藥都有幾百個批文,如此競爭下,帶來了什么?帶來的是低質量重復,帶來的是行業(yè)混亂,而一致性評價的主要目的,就是拒絕這種低質量重復,至于手段是否得當在這里不做討論,但由于這種競爭而導致的低質量,卻是根本性原因。國內(nèi)幾千家藥廠,就如此亂象,難道印度一萬多家企業(yè)就會是各個競爭的成為了精英?

從經(jīng)濟學上來講,多會便宜,但卻同時會帶來質量的下降,如何控制一個量和質的平衡,是最關鍵的。如果簡單把不便宜定性為沒有競爭,就過于片面。有種不便宜,是因為只有人家能做得出,不是不讓你競爭,而是你不會做,不能做,你沒法競爭。

其次,來說說目前國內(nèi)走私印度藥的基本現(xiàn)狀。筆者今年對代購印度抗癌藥有了較深接觸和了解。就目前來看,代購制劑的情況,所占比例較低;而代購原料藥自己裝膠囊服用或者是中間人代購原料藥后灌裝膠囊出售,所占比例較大(當然,這些原料藥是否都是從印度來的,存疑)。所以才有了作者引用的新聞里寫的,走私假藥200公斤,用公斤作單位,這下能理解了吧?

為什么不買制劑,這就要分析購買心理。購買這些藥品的人,都是因為醫(yī)保不能支付這些藥品,而自身財力又買不起原研藥或者國內(nèi)仿制藥品(部分抗癌藥已經(jīng)過了專利期)。單盒價格已經(jīng)不菲,何況只要活著就要一直服用,這種費用累積起來能承受的家庭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價格就成了最大的因素。而是否能保證和原研藥一樣的效果和存活率就在其次。況且,癌癥病人活一天賺一天,普通民眾也沒有這種藥品的療效專業(yè)知識背景,只要是這個藥就行,何必進口好藥,我只要吃了能活就可以了。企業(yè)灌膠囊,和我自己灌裝,有什么區(qū)別?只是便宜了這幫做藥的。因此,制劑遠遠沒有原料藥自行灌裝更有吸引力。

而自行灌裝,又是什么場景呢?我所見得,都是簡單的廚房用具:一個不銹鋼盆,一個大水杯,然后再來點淀粉。專業(yè)點的買藥用輔料淀粉,更無所謂的就是食用淀粉。能讀文章的人,都是制藥行業(yè)的人士,就你們看來,這種藥品如何?

最后,再多說一句?!盀槭裁匆接《茸骷偎庂u給中國人?”,更應該用“做”而不是“作”。作者和小編,共勉之。

來源: 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