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完全癱瘓 (ALS) 病人接受了腦植入手術,首次溝通想要喝啤酒和聽音樂
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名完全癱瘓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ALS) 患者使用大腦植入物進行交流——他的開創(chuàng)性要求令人愉快。
發(fā)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腦機接口的植入如何幫助一名處于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ALS) 晚期的人與他的護理團隊和家人獲得溝通機會。ALS使他完全癱瘓,在醫(yī)療專業(yè)人員稱為“被鎖定”的狀態(tài)。
這位現(xiàn)年36歲的德國男子在溝通中說,他想要“燉牛肉湯和甜豌豆湯”,他愛他的“酷兒子”,他想喝啤酒,而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正如金屬博客 Lambgoat 所發(fā)現(xiàn)的那樣——他想“大聲地聽 Tool 的專輯”。不幸的是,這名男子似乎沒有具體說明這支有影響力的金屬樂隊是哪張專輯。
正如這篇論文所指出的那樣,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突破離不開研究參與者的艱苦交流過程中的不斷調整。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這項研究指出,植入后前三個月的溝通嘗試沒有成功。直到研究人員開始使用神經(jīng)反饋–一種讓受試者嘗試改變大腦信號并在成功后實時學習的技術,他們才取得了突破。
通過要求病人改變可聽音調,這一點他在第一天就能做到,并在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就變得更得心應手–這名患者能夠給出“是”或“否”的答案。然后,通過讓這名男子對信件回答“是”或“不是”,研究人員能夠幫助他拼寫句子,他的第一個請求是要求他的護理團隊重新定位他的身體。
在使用了這種方法一段時間后,這名男子最終能夠向德國研究人員解釋說,他能夠通過專注于之前如何移動眼睛來操縱語氣,盡管到研究結束時,由于ALS的進展,他無法做到這一點。這并不總是成功的:在研究記錄的135天中,他只完成了107天的“拼寫訓練”,準確率為80%。在這107天中,他只有44天能夠真正完成通俗易懂的句子。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工作背后的研究人員的工作并不是鐵板一塊的。正如《紐約時報》報道的那樣,出于方法論方面的考慮,另一家期刊此前撤回了他們關于同一主題的兩篇論文。
盡管如此,這項研究似乎代表了第一次像研究參與者一樣完全“鎖定”的人能夠使用腦機接口進行交流。它讓這個男人在他們期待無線電沉默很久之后與他的家人交談——并說他想在聽金屬音樂的同時喝一杯啤酒,這是他生活中最大的簡單樂趣之一。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