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膜蛋白或受體通過循環(huán)內吞體(recycling endosome)介導,沿微管運輸,最終抵達質膜以發(fā)揮其生理功能。由于細胞內微管組成的運輸網絡較復雜,不同貨物沿不同的微管運輸?shù)讲煌哪康牡?,微管軌道之間難免形成交叉。當貨物運輸?shù)竭@種交叉點時,可能由于交叉處的空間間隙無法讓貨物自由通過,貨物繼續(xù)前行將受阻。此時有三種選擇,包括變換軌道運輸、逆向運輸回到起始點、克服路障繼續(xù)前行,但是變換軌道的運輸可能會導致貨物被錯誤地運輸?shù)讲煌哪康牡?;逆向運輸將導致貨物無法被正常運到目的地,而在起始點堆積,甚至觸發(fā)降解機制;克服路障通常需搭載不同的運載工具(動力蛋白)進行接力。微管長程運輸中變軌或變換運載工具的分子機制是細胞生物學領域學者關注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稅光厚課題組與北京市兒科研究所出生缺陷遺傳學研究室教授李巍團隊合作,研究循環(huán)內吞體介導的LDL受體運輸?shù)?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sdkeao.cn/tag/%e5%88%86%e5%ad%90%e7%bb%86%e8%83%9e%e6%9c%ba%e5%88%b6" title="View all posts in 分子細胞機制">分子細胞機制,發(fā)現(xiàn)BLOS1蛋白處于微管交叉點處,將由kinesin-3正向運輸?shù)腖DLR轉換到kinesin-2的運載工具上,進而克服交叉點形成的路障,使LDLR分子最終被運輸?shù)劫|膜,進而發(fā)揮其功能。在BLOS1特異敲除的肝細胞中,研究人員觀察到LDLR被逆向運輸,繼而被溶酶體降解,導致質膜上LDLR缺乏,小鼠血漿中LDL不能及時被肝細胞清除而升高。該研究可能解釋了一些高膽固醇血癥發(fā)生的病理機制。

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eLIFE上。實驗部分主要由稅光厚和李巍共同指導的研究生張昌完成,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

遺傳發(fā)育所: 在循環(huán)內吞體介導的LDL受體運輸?shù)姆肿蛹毎麢C制研究中獲進展-肽度TIMEDOO

BLOS1如何在微管交叉處協(xié)調kinesin-3和kinesin-2的模型

責任編輯:張芳丹

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